您的位置:首页 - 网络培训 - 技术交流 - 管道保护工

管道水工保护工程施工技术要点

发布日期:2016-08-16发布单位:

一、挡土墙工程施工技术要求

1、挡土墙基础:

挡土墙采用明挖基础,基础埋深1.5m,垫层0.3m。采用人工进行基础开挖,开挖深度1.5m,开挖放坡坡率为1:1,开挖后应对基槽进行夯实。

2、挡土墙基底:

应铺设至少15cm厚中粗砂或碎石,采用粉土挤密地基处理方式,除应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外需测定基地摩擦系数不低于0.4方可施工。

3、墙身砌筑:

墙身用M10水泥砂浆砌筑,毛石强度不得低于MU30;砌筑外露部分采用M10水泥砂浆勾缝;墙顶用M10水泥砂浆抹成5%外斜护顶,厚度为30mm。

4、墙背填土:

选用砾石或砂土,取料不便时可使用沙砾与粘土1:1混合,切勿使用红黏土、淤泥土或耕种土。填土应按30cm厚分层夯实,压实率不低于0.9。

5、泄水孔设置:

墙体设计地面以上0.8m及2.0m处各布置1排排水孔,共2排排水孔,呈“品”字形,内置直径均为110mm的PVC管,水平间距2m,PVC管要伸出墙外5cm,避免水流沿墙体流出造成墙体冲刷。

泄水孔墙背侧按图设置反滤包,最下层排水孔反滤包下设置20cm粘土隔水层并夯实。

6、基坑回填:

挡土墙墙体砌出地面后,基坑应及时回填夯实,并做成不小于5%的向外流水坡,减少下渗。

7、浆砌体的养护:

浆砌体在砂浆达到初凝后立即进行养护。养护期不小于7天,养护方法为在浆砌体上铺设麻袋、草包后浇水,一天2-3次,保持麻袋、草包和湿润。

8、伸缩缝设置:

每隔20m或遇转角处设置伸缩缝,伸缩缝宽2cm,选用沥青麻刀充填,沥青油膏嵌缝。

二、排水渠工程施工技术要求

1、基础开挖

采用人工进行排水渠基础开挖,A1型排水渠基础开挖0.65m,A2型排水渠基础开挖0.75m,开挖放坡坡率为1:1,开挖后应对基槽进行夯实。

2、材料要求:

排水渠由M10水泥砂浆块石,砌筑。要求石材质地坚实,无风化剥落和裂纹,表面无泥垢、水锈等杂物;外形大致方正,强度应不小于MU30。

3、基底处理:

应设置灰土垫层,厚100mm,用 3:7灰土夯实,压实系数不小于0.93。

4、伸缩缝设置:

每隔20m或遇转角处设置一道伸缩缝,缝宽20mm,选用沥青麻刀充填,沥青油膏嵌缝。

5、沟槽回填:

沟槽回填采用3:7灰土夯实,压实系数不小于0.93,迎水坡设置5%的坡度,表面用水泥砂浆抹面硬化。

 

三、消力池工程施工技术要求

1、基础开挖

采用人工进行基础开挖,开挖深度1.2m,开挖底宽为2.2m,开挖放坡坡率为1:1,开挖后应对基槽进行夯实。

2、材料要求:

消力池由M10水泥砂浆块石,砌筑。要求石材质地坚实,无风化剥落和裂纹,表面无泥垢、水锈等杂物;外形大致方正,强度应不小于MU30。

3、基底处理:

设置在稳定土层,需将0.5m深度内原土进行夯实处理,同时,应尽量靠近排水沟下的沟壁。

4、基槽回填:

基槽回填采用3:7灰土夯实,压实系数不小于0.93,四周迎水坡设置5%的坡度,表面用水泥砂浆抹面硬化。

四、黄土陷穴回填工程施工技术要求

(1)开挖

以落水洞底部边界为基准,向四周以2:1坡度定位放线,放出开挖周界线。机械开挖至一定范围后,实施台阶式人工刷坡,每级台阶高度不大于1m且台阶级数不小于3级,台阶宽度不小于30cm。坑底需清理覆土直至原状土体。

(2)回填

自坑底以3:7灰土夯填,夯实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,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,一夯压半夯,夯夯相接,行行相连,两遍纵横交叉,分层夯打。夯实基槽及地坪时,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,然后再夯向中间。每层填土厚度不超过30cm,梯形台阶水平不得设置分层接缝。表层50cm处按照原土体状况填黄土或耕植土恢复。致使管道出露的潜蚀洞穴,管道下方按上述方式夯填,管道所在位置以土袋支撑及防护管道,再管道上方安全距离以上恢复夯填方式,夯实采用机械和人工结合的方式,近管道段采用人工夯填,其余可采取机械夯填方式,注意保护管道安全。

五、生物绿化工程施工技术要求

对沿管线分布的黄土陷穴夯实回填后,在其回填区及管道中线两侧各5〜10m范围内撒播草籽防止水土流失,保护管道安全。养护期需三年。

六、跌水工程施工技术要求

1、跌水基础

采用C20混凝土浇筑,顺挡土墙面坡侧浇筑,浇筑尺寸符合大样图要求,与挡渣墙可同时施工,使二者成为一个整体。

2、材料要求:

跌水工程均采用浆砌石

七、施工便道施工技术要求

临时道路应修筑在原有土路及道路损坏处,使之与通行道路相连通,车辆能够到达施工现场,满足施工现场运输承载要求。施工时可采用手摆块石路基、铺泥结碎石路面、压实等方法工序,施工便道两侧修建临时排水沟。

八、场地平整及耕地恢复施工技术要求

采用人工进行场地平整,主要针对施工区域,场地平整应满足施工要求。

在土方回填结束后,对原为农田的回填部位,宜就近寻找土壤,进行全面修复土层30cm,并增施有机肥对土壤进行培肥,增加土壤肥力,逐步恢复并提高其生产能力。

九、施工材料技术要求

1、石材

质地坚实,无风化剥落和裂纹,表面无泥垢、水锈等杂物;外形大致方正,厚度200mm,宽度约为厚度的1.0倍,长度约为厚度的1.5倍,强度应不小于MU30。

2、混凝土

混凝土的选用应满足强度要求,并应根据构筑物的工作条件、地区气候等具体情况,分别满足抗冻、抗侵蚀等耐久性的要求。

3、 砂

含泥量(按质量计)小于5%,泥块含量(按质量计)小于2%;不应混有草根、树叶、树枝、塑料、煤块和炉渣等杂物,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小于0.5%;粒径的要求为:粗砂平均粒径应在0.5mm以上;中砂平均粒径在0.35mm〜0.5mm之间;细砂平均粒径在0.35mm以下。

4、灰土

灰与土的体积比为3:7。充分拌和,灰土施工时,宜在控制好最优含水率的情况下进行分层夯实,每层厚度宜为300mm,灰土压实系数应不小于0.93。现场已手握成团、指捏即碎为简单判别指标,有条件可做现场试验。

石灰应釆用块灰或生石灰粉,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,不得含有颗粒大于5mm的生石灰块,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。土料宜釆用粘性土或塑性指数大于4的土体,不应含有有机杂物,使用前应先过筛,其颗粒不得大15mm。

5、水泥土

水泥土的拌制宜采用强度等级42.5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泥,有抗侵烛性要求时,宜釆用抗硫酸盐水泥。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,水泥掺入比(体积比)宜取10%〜25%。

土样宜采用粘土、粉土或砂土,不应含有有机杂物,使用前应先过筛,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。

水泥土不应用于耕地、林地、草地的地层表面。

十、基础开挖:

1、治理工程基础开挖时,应做好边坡支护,应考虑管道埋深及位置,谨慎施工,严禁机械开挖,避免损伤管道、光缆。

2、基础开挖前应确定构筑物的定位控制线经过检验合格,并办完预检手续;

3、基础开挖应按设计要求1:1放坡处理,基底以上0.5m应进行人工开挖;

4、基础开挖不得超过设计基底标高,基础地层符合设计要求;

5、避开雨期施工。

十一、基础砌(浇)筑:

1、地基应夯实处理,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坐浆砌筑。
    2、基础砌(浇)出地面后立即回填夯实,并作好顶面排水、防渗设施,以防基底被浸泡、软化。
    3、基础应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,做到随开挖、随下基、随砌筑。


    4、浆砌石用M10水泥砂浆砌筑,应采用坐浆法,要求砂浆饱满,石料使用前应洗刷干净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U30,砌体的自重必须达到22KN/m3以上,砌筑工艺总的要求为:平(砌筑层面大体平整)、稳(块石大面向下,安放稳实)、紧(石块间必须靠紧)、满(石缝要以砂浆填满捣实,不留空隙)。

5、浆砌石砌体的轴线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按《砌体结构设计规范》(GB50003-2001)执行。

6、毛石应选用坚实、未风化、无裂缝、洁净的石料,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;毛石尺寸不应大于所浇部位最小宽度的1/3,且不得大于30cm;表面如有污泥、水锈,应用水冲洗干净。浇筑时,应先铺一层8~15cm厚混凝土打底,再铺上毛石,毛石插入混凝土约一半后,再灌混凝土,填满所有空隙,再逐层铺砌毛石和浇筑混凝土,保持毛石顶部有不少于10厘米厚的混凝土覆盖层。毛石混凝土的毛石掺入量不大于总体积的60%。混凝土浇筑时必须严格遵守混凝土制作要求,其振捣及养护必须满足要求。

7、块石铺放应均匀排列,使大面向下,小面向上,毛石间距一般不小于10厘米,离开模板或槽壁距离不小于15cm。

8、对于阶梯形基础,每一阶高内应整分浇筑层,并有二排毛石,每阶表面要基本抹平;对于锥形基础,应注意保持斜面坡度的正确与平整,毛石不露于混凝土表面。

十二、排水渠及消能池的清理工作

排水渠的清理工作应:夏季1次/周,冬季1次/月。加强巡检,发现毁坏点及时修补。

十三、安全条款

1、实施中应严格执行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》(国务院第393号令)中的相关规定。

2、施工时应满足对场地的安全技术要求,对各种管线和电力等设施应采取合理的避让和防护措施。

3、对建筑基坑、基槽、台地等有可能塌方的地方应采用有效的支护措施,并有专人定期巡查和记录,对出现异常的部位及时采取加固措施。

4、施工中的材料运输、储存、使用要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范要求。

5、施工中的支护、脚手架、模板、施工机械、用水、用电、防火、用材等要满足各项安全技术要求。

6、施工中使用的新材料、新设备和新工艺必须满足安全规范要求,对图中无注明的必须经设计和有关单位认可后方可使用。

7、浇筑结构的支模、浇筑、养护、拆模、使用应严格按照现浇结构施工规范要求施工;对预制装配结构构件的制作、运输、吊装、组装、支护、使用应严格按照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要求;对砌体结构的砌块和胶结材料的质量、运输、存放、砌筑、支护和使用应严格按照砌体结构施工规范要求施工。

8、工程强制性条文所规定的项目和部位应采取严格的施工和管理措施。 依据《防洪标准》(GB50201-94)、《DZ/T0239-2004》,确定该防治工程设计使用期按50年考虑,安全等级为二级标准;由此确定防治工程按照50年一遇暴雨标准进行设计,50年一遇暴雨标准进行校核。

十四、环境保护要求

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尽量不要压占、破坏周边原生态的植被;随时跟踪气象预报,了解降雨时间和特点,以便在降雨前对施工现场的弃土进行及时清运、压实、覆盖等措施,防止水土流失。


主办单位:山东省中远天然气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分公司

CopyRight2021山东省中远天然气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分公司 鲁ICP备16020000号-1

技术支持:开创云